道德经读书心得

时间:2022-11-26 09:18:51
道德经读书心得15篇

道德经读书心得15篇

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,应该马上记录下来,写一篇心得体会,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。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,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经读书心得,欢迎大家分享。

道德经读书心得1

现代汉语解读

我的话特别容易理解,特别容易执行。但是大家不愿意去了解,不愿意去执行。我的话是有根据的,天下的事情都有它的法则。正因为大家不知道这种情况,所以不愿意了解道的原则。理解我的人非常少,效法我的人则更难得。所以圣人就好像是一个身上披着破旧的衣服,可怀里却藏着宝玉的人。

延伸解读

老子的道并没有很玄妙,也很好理解,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还是很少,原因是我们的利己之心是与生俱来的。每个人多一点付出,多为他人考虑一点,慢慢形成爱的循环,大家都会慢慢感受到爱的回馈,然后一起进步,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。

宗,根据。君,主宰,这里解释为法则。宗、君,都是指“道”,万物皆有道。无知,不知道,不了解。不我知,也即不知道我,这里的“我”也是指我阐述的道的原则。顺应“道”的规律,人生就能顺畅,而“道”的规律,就藏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的背后,而一般人往往不了解。

我,代表圣人,也代表老子讲的道的原则,而不是代表作者本人,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常用的手法,否则会被认为老子自我吹嘘。则,法则,这里作效仿、效法。贵,珍贵、难得,与前面的希相对应,比希更 ……此处隐藏23050个字……是断章取义。实际上,老子是在有了“知其雄”的前提下,才有“守其雌”的结论的。

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”

这一章中,老子痛心疾首地描述了人们一味偏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,从而导致了精神生活的沦丧。在老子看来,人的正常生活应该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合一并重的,所谓“营魄抱一”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往往偏重物质生活的享乐,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,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漠不关心,从而导致了道德的沦丧。老子这里所说的“为腹”,是要建立宁静恬淡的内心生活,这就要求人们要抑制自己对物欲的无尽追求,仅于果腹而已。“为目”是片面追求感官世界的刺激的生活方式。老子所极力反对的对物质文明的单一崇拜,在今天读来,特别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。

“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远徙;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,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;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”

这是老子描绘的理想国。在他的理想国中,应该国土面积不大人口稀少,即使有十百倍功效的机械也不运用。舟车备而不用,甲兵废弛,民复结绳记事。在这里,百姓有甜美的饮食、美丽的衣服、安适的居所、欢乐的习俗。因为国家都很小,所以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,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得到。对理想国的憧憬,是关心人生和民生的哲学家的共同愿望。老子的理想国,是农业社会的特殊产物。他诗意的描绘,对中国古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圣人不积:既以为人己愈有;既以与人,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;人之道,为而弗争。”

《道德经读书心得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