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精选】初一拜年作文合集七篇
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,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,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、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。那么问题来了,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拜年作文7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初一拜年作文 篇1过年就少不了拜年,你可知道以前到现在拜年都有过哪些方式吗?听爸爸妈妈讲,改革开放以前,每到大年初一的早上,小孩子们就穿上一身土里土气的花衣裳,到晚辈那里磕三个头,说句:“给你老拜年了!”就可以得到1角的压岁钱。
改革开放之后,人们的经济条件不断提高,所以,拜年时还带一些礼物,以表寸心。农村的人们其实方式不变,但压岁钱提高到了1—5元钱。
近几年,从城市到乡下,几乎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话。每到过年的时候,各家的电话都响个不停,虽说祝福的话语不长,又没有上门拜访亲切,但表达了人们那颗真诚的心。
今年,大部分人都买了手机,短信拜年这一新时尚潮流席卷面来。就拿我爸爸来说吧,他在接到很多人发给他短信之时,很快学会了发短信。例如那一次:大年三十的晚上,爸爸一手拿着手机,一手拿着电话薄,全身投入地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发短信,回短信。由于他打字较慢,所以他用一句固定的话给别人发短信:“祝猴年幸福,心想事成。万事如意。”爸爸也接到了别人给发的信息,例如文超叔发来的:“君住长江头,我住长江尾,整 ……此处隐藏2106个字……
过去,逢大年初一,作晚辈的或年少的小字辈们,一大早要来给长辈的跪地磕头,行礼拜年。我不知这规矩是从何时开始兴起的,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可能对此印象深些。
小时候,我在农村里还见到过这样的礼节,城里不多见了。城里的人们大多是到长辈家里串个门,鞠个躬,问候问候,说些祝福拜年的吉祥话。
过去,人们期盼过年,过年可以痛痛快快地吃上肉,也能吃上饺子了。那时没有电视,没有春晚,也没有听说过“禁放”这个词。
快过年了,家家户户比赛似的“砰、啪”放起鞭炮来。越是临近年关,鞭炮声更是不绝于耳,年味十足。到了初五,俗话叫破五,鞭炮会响得更密集起来。直到过了十五六,鞭炮声还稀稀拉拉的。
过去的大年初一,年长的早早起了床,家里已收拾的干干净净,桌上摆放些花生、大枣、核桃、瓜子、水果糖,也有的摆上几盘像样的凉菜,比如凉拌莲菜、姜末变蛋等,摆上筷子、小酒壶、小酒杯,以及香烟、火柴等,以便招待来拜年的客人,觉得这样才体面。那时,大人们给小孩子们的压岁钱,大都是分钱、毛票,也有给几元的。
随着时代的进步、发展和变化,有了电视,也有了春晚,好多人热衷春晚这道“大餐”,乐此不疲。再后来,家庭装电话的多了,人们带BB机的,使用大哥大、小灵通、手机的多起来,一浪高过一浪,此起彼伏,如同潮水般。短信拜年,电话拜年成为时尚。
如今,人们使用电脑、手机的那是越来越多,人们竟使出了许多的新花样来,拜年,微信拜年,声音图片都能用上。即便相隔千万里,足不出户,也能把亲情传达给远方的亲人。
其实,无论怎样的拜年,不光是一种形式,也是一种亲情。倒不如把对亲人的关心、关爱多在平日里体现。尽管现在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,但愿亲情会越来越厚。